Cover image

增加人生的「方差」

增加人生的「方差」

漫长的迷惘

在 2024 年底,我真的如 23 年底所预想的那般——跳槽了,但心路历程则比想象中的还要曲折许多。

经过 2020 年的实习、于 2021 年毕业加入腾讯之后,这个行业便很快迎来三年的所谓「互联网寒冬」,整个工作与职场的氛围逐渐变得不如初见那般融洽。而我身处其中、受所见所闻影响,对于职场本身也开始萌生出了一些悲观的念头,囿于各种混乱的想法之中,不知未来如何打算。

而在经历过 23 年底一阵漫长的迷惘后,我暂时得出了「我还未及需要跳脱职场的那一步」的结论。毕竟相比于许多前辈们,我目前的职场经历可以算得是短暂而单一的,而对于这个职业而言,一旦离开便往往很难再回到原来的位置。从丰富体验的角度来说,先尝试改变一下环境或许是更合适的选择方案之一。

但是,尽管自 3 月份开始,我便有意识地尝试准备简历与刷题,但在我脑海里,幻想中的「换一份更加 Work-Life Balance 的工作」的念头与结合现实情况的「换一份更适合职业深入发展的工作」的念头两者之间的冲突也随之被搬到台面上来。这份矛盾持续地影响着我难以做出果断的决策,再加之工作方面一直以来不间断的繁忙,以至于直至 10 月份,我的简历甚至都还没有成型。

可能这就是整个社会经济增速放缓、集体纷纷右转(保守主义)的大背景投影在我个体身上所显现的最大的困境:

  • 选择 WLB,代表着我得以能够遵循内心的期望,将更多的时间交还给自己,不论是关注生活、还是另寻打算,都将拥有更多的自由。但是,既 WLB、又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工作的稀缺性不言自明,更多情况下这都是一个单选题。「主动把多数人艳羡的职业发展路径走窄」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需要很大的勇气。
  • 选择继续深入,代表着我认同在职场下工作仍然是当前阶段下最合理的选择,我将继续、甚至加大在工作方面的精力投入,换以在未来拥有更多可以选择的可能性。保守而言,这肯定是不坏的、更加合乎理性的,但仅靠这些好处,一直以来都很难说服自己内心对于自由的渴望。

偶然的机会

如此漫长的二择困境,曾一度让我决定放弃选择、保持现状、减少焦虑,以期望将工作时间以外的注意力重新交还给生活,回归到我所认为的有价值的地方。我清楚地明白在当前的环境与条件下,我实质上失去了主动做出改变的动力与勇气,因为不管是哪种选择,我都无法推演出其是否更加正确的结论。

而最终帮助我做出选择的还是一个偶然的外力:恰逢国庆假期得以时间休息之时,我收到了前同事的一个公司内部活水面试微信的内推机会,工作内容显然比当前的工作要更加具备价值,薪资待遇当然也会有所提升,但代价就是将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其中。

在短暂的犹豫后,我抱着先试试看的心情选择接受了这次面试机会。起码借助这股外力,我得以有了阶段性目标,能够快速完成半年都没完成的简历整理。「即便面试没有通过、或者最终我没有接受 offer,我仍然会有所收获,那么对此我便没有什么好计较的」——我如此想到。

或许是运气,或许是巧合,整个面试的流程下来都比想象中的要顺利许多。很快,我就得到了原本并不在考虑范围内的 offer。

选择的理由

许多人求而不得的 offer,我何有不接受的道理?然而,如果接受它,那么这代表着我将换一份工作内容、换一批同事,甚至换一座生活的城市,这对于我的现状而言是具备挑战性的。

在做出一个选择之前,我总是习惯于去找到一个能够让自己认可的理由,这样未来的我便不再会后悔当初的选择。而在面试的这段时间里,我偶然阅读了孟岩的一篇公众号文章,他将自己的一期播客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整理成了一篇长文,介绍了自己的一些生活态度。而在这其中,有两个观点让我记忆犹新:

  • 伟大是无法被计划的
  • 请尽可能地去增加人生的方差

在这个世界上,那些长期的、宏大的目标,往往需要一些不容易预见到的、非线性的过程才能达成。

我们不太可能预测所有的可能性和结果,也不太可能预测到中间的路径,特别是那些可能对我们的目标产生关键影响的事件。

无论是我们说 make things happen,或者说 gradually, then suddenly,其实都是在说这件事。

如果是这样的话,我们需要一些什么呢?

我想首先是可以允许放弃一些对未来的计划,

敢于允许自己去做一些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,

敢于允许自己去做一些「方差大」的或者说从来没做过的事情,

保持开放和灵活,

对新的信息或者说信号保持敏感,

并且能够根据这些信号来进行调整。

当然,我们还需要时间。

在时间的流逝中,这些东西都会慢慢积累,会有那么一天,我们可以 connecting the dots,看到事物之间不那么明显的联系,能够从巨大的房间里面找到那些关键信息,能够看到那需要的关键一跃。

——孟岩 《让奇迹发生》

关于孟岩对其观点的详细论述在其原文中已经非常全面,这里不再拾人牙慧进行复述。这份观点很好地缓解了我对于如何做出选择的困扰、对于未知的恐惧、以及对于失败的焦虑。

如果说伟大是无法被计划的,那么我们便不再需要保证我们的每一次选择都是绝对正确的。在事情的一开始,我们应该允许自己去做一些更加跳脱于日常的事情,去尝试增加人生的「方差」、拥有更多的可能性。即使某次选择看起来错了,最终,它也将会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,成为某种未来不可或缺的垫脚石。

于是我不再害怕变化,我相信这个选择最终会为我带来有别于现状的新的收获与体验。


日后谈

当然,跳出舒适圈是反人性的,这份「痛苦」对于转岗广州后的当下的我而言体验自然尤为深刻;我所做的事情也并不完全符合孟岩老师的全部观点,因为我违反了自己内心的期望、正让自己变得更加难以协调生活的比例,这实际上让我有些「后悔」这次的选择。

但我又暗自相信,随着适应期过去,我会重新变得不再后悔,未来的我能够在其中重新找到新的平衡,或着找到新的出路。

这只是我的一次增加「方差」的尝试。我时刻庆幸着未来的我仍旧有得选。

只要还有得选,人生就总不至于陷入被动之中。


封面:属于原部门的三台测试机,恢复出厂设置以准备退库

← go ba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