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ver image

「思考」的消失

「思考」的消失

在过去的一年中,有东西显然需要检讨:虽然我不刷短视频 APP,但是感觉今年我对于 b 站的视频推荐流刷得明显有些过于多了。

萌宠剪辑、车祸集锦、搞笑整活、全屋清洁……美其名曰「放空大脑,治愈放松」,但越刷越上瘾,越刷越不满足;社会新闻、奇人奇事、两分钟科普……好像获得了什么新鲜的信息,但转头很快就忘干净了。

因为「下班」这一行为而产生的疲惫感,经常让我索性躺在床上刷上半小时一小时的视频,最终养成了没事就没有目的地刷推荐流打发时间的习惯,与短视频殊途同归。


需要肯定的是,b 站仍然是具有许多高质量内容的视频平台,但确实越来越多空有画面信息、没有任何值得思考的内容,已悄然侵入了我的视频推荐流中,而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沉迷其中并不自知,只是在近些时候的某些瞬间,才愈发地开始注意到这个现象以及背后所隐含的问题。

在尼尔•波兹曼的《娱乐至死》一书中,有段内容大意如下:

古时,人们只能通过书籍报纸等媒介有限地传播信息,其传播速度无法超过人类交通工具的速度。而自电报被发明之后,媒介开始具备能够将某条信息迅速触达到任意的人的能力,于是信息便开始严重过剩了。

大量有趣、新奇且无用的信息吸引着人们,人们可以知道很多事情,而无需进行理解。

而电视这类能够同时传递图像、声音的媒介不同于印刷文字的书籍,更是可以做到不需要用户做任何的思考即可从其中获取信息,天然地适合被用来传递娱乐化的内容。

它们的出现导致娱乐化的过度泛滥,严肃深刻的信息被严重排挤,淹没在娱乐之中。新一代的电子媒介正用自己的意识形态改变着人们的思想,弱化人们的思考能力。

这些观点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下同样有着警示意义。

很多信息在客观上看似具有一定的价值——了解社会正在发生的热点、学习到生僻的冷知识,或者就是能够单纯的放松。但似乎不得不承认:其中大部分的视频内容甚至在我们看的过程中,就已经开始被逐渐遗忘了。因为我们只用看、不用思考,所以什么也没有留下。

如果能真的通过这类碎片化的娱乐得到片刻放松,那倒也还好,但如果没有清醒地意识到这种现象的存在,不对明显过度的娱乐加以控制,就往往只是消耗了时间和精力,却越刷越空虚。


这其实是比较可怕的:有时我正在看真正具有价值的长视频内容,自觉看似有在认真跟着视频的思维走,但倘若看完后再询问自己视频讲了什么内容,会明显感觉到关于内容的记忆非常零碎模糊、没有条理可言。只有主动去思考总结时,大脑才开始真正地在从内容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,将其内化到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中去。

好在互联网不完全是电视的延伸:我们拥有选择内容的权利,可以一定程度上主动拒绝过度娱乐化的信息流,自主选择想要学习的内容;我们可以像阅读书籍一样反复观看图文或者视频、并适时停下来思考,而不是只能被连续不间断的直播视频音画所裹挟,沦为过量信息的「临时寄存器」,失去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的能力。

有些优秀的长知识内容的创作者、分享者也会适时小结每个篇章的内容,这也正是在主动帮助观众及时对于前面的内容进行思考与总结。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认识到这一点,与他们达成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。

到头来,其实还是强调「保持思考」(stay thinking)的重要性。偶尔停下来回望一下感知自己正在做什么,才能对当下的自我在一个较为宏观的尺度上有比较清楚的定位。


扩展阅读: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1T411E76B/

← go bac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