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ver image

2023 年记

2023 年记

封面摄于 2023.09.29,日本京都某不知名野庙

我发现,每到年末总是最忙的时段,想要在公历新年到来之前好好地写完一篇年记,确实是有点难度。于是我决定推迟到农历新年之前,这样也可以正好对上假期。

不过就目前来看,算上年记每年能更新的文章也都没法超过两篇,实在有点不太好意思说自己有在写博客。

其实在 2023 年也有尝试过选取一些选题,比如我对 AI 绘图的看法、聊聊角色关系的转变,但是写着总觉得自己的水平有限,只能做到堆砌观点而缺少深度的思考表述,于是便只好成为众多废稿之一。

越做越多的「事情」

那么,我在忙些什么呢?我开始反思自己。

首先感知的是那些日常之事。除了基础需要以外,还有这样一些事情同样在一直固定消费着我的时间:

  • 工作
  • 看动画(追新番&补旧番)
  • 视频、图文、游戏、音乐等娱乐内容
  • 定期洗晒衣物、打扫整理房间、换洗四件套
  • 偶尔周末回父母家
  • 人际关系(线上聊天、线下聚餐)
  • ……

它们看起来是枯燥的,在平凡的日子里总是不断地重复,但也是不可或缺的。意识到它们的存在,可以建立起对于事物的坐标系,更清醒地了解自己当下正在做什么,也就对于「日常」与「非日常」有了更深的感知。


排除掉上述日常以及杂事,还有印象的比较非日常的事情大概是这些:

  • 年初写了两篇博客,顺便给博客仓库加上了 GitHub workflow 流水线,方便通过 git push 自动更新与发布部署。
  • 在上半年的周末里常常被父母拉去看房,不过一直没下手。看着比我当前年龄还长的贷款期限,感觉有些缺少实感,所以提不起太多的兴趣。
  • 5 月份因兴趣研究 DDD(领域驱动设计),做了场内部分享。面对未接触过相关知识的前端听众,想要完全讲明白这些抽象的概念确实有些难度。
  • 6 月份捣鼓露营装备,因为临时被同伴鸽了,正好体验了回一直想要试试的 solo 露营。露营的那种「没事找事做」的蛋疼感好像有种奇怪的魅力。
  • 趁着日本签证的放开,陆续准备了两三个月搞各种材料和做攻略,于 10 月国庆假期和几个熟 and 不熟的朋友去日本旅游,圆了个小小的梦想。
  • 日旅回来后消费欲望达到顶峰,沉迷买买买,搞海淘、玩黑胶,甚至还看起了 BJD(球型关节人偶)。不过后续因为工作繁忙且回归理性,就逐渐消停下来。
  • 年末临时报了本来不打算报的晋级答辩,为了有内容可以讲而自己加了两个月的班。不过乘着这个机会顺便捣鼓了一些新东西,对自己而言也算有所收获。

总体算下来,虽然整的活也不算多,并没有把所有的空闲都好好利用起来,但也算有意识在做些「非日常」的事情。

另外回头看了下我王者荣耀的赛季历史,才发现我在 2022 年连续上了 4 个赛季的王者段位,而 2023 年则在春季打了王者 33 颗星之后,就没再怎么玩了。合理猜测正是从中我节约出了一笔不小的时间,使得 23 年的另外三个季度里有意义的事情频率变高了(大概)。

不过,蔚蓝档案我倒是几乎全年全勤,只是它的日常一般并不花多少时间,在这方面正好契合我对于游戏时长占比不多不少的期望。此外,这种一点一点积累的养成模式也很好地满足我对于积累的欲望(什么电子盆栽)


头疼的是,对于琐碎的、没有明确截止日期的事情,总体而言完成度并没有那么理想。不提那些广泛的爱好们,举些更具体的例子:

  • 整理过往照片和图片,将他们分类归档到 NAS(甚至有七八年前的照片,陆陆续续只整理了一半)
  • 日本旅游的影像 vlog 剪辑
  • 博客站点更换技术栈进行重构(平时忙于工作,GitHub 都没有怎么经营)
  • 每个阶段有意识地抽点时间写博客,及时对自己日常的思考进行整理与归纳

对我来说,它们是有意义的,但当下总是缺乏下定决心去做的动力。常常用着看起来很有道理的理由,告诉自己有更紧急重要的事情去做,但实际上又把不少时间投入到所谓的「放松」上。况且有时也不一定真的有放松到,甚至还产生了一些焦虑。

当然了,因为享乐行为本身而反而产生焦虑完全是本末倒置的。不过,如何巧妙地化解这样的问题则值得去好好研究,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。如果能够让自己在做有意义的事情的过程中,同时持续保持积极正向的心态,那便是再好不过。


需要声明的是,我也并不喜欢事事都做完整的规划安排,多点弹性才符合自由的天性。事情越做越多可能未必是一件坏事,关键还是要有真正下定决心开始去做的自驱力,剩下的就只是做多做少的问题。不做白日梦,而做白日梦想家。

「哲学」学习的感悟

在 2023 年之前,我的思维体系里的许多关键词以及观点,都是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、以及零零散散内化他人观点拼凑出来的。而在某个瞬间,我忽然发现平时里在想的那些懵懂的东西,有很大一部分都可以归类为「哲学」这个概念,而在此之前我居然未曾察觉。

哲学、文学、社学科学,作为一名理工科生,在过去,我也确实不够重视对于这些知识的主动接触和学习。在了解相关知识的过程中,我逐渐发现先前懵懵懂懂的抽象问题,其实早已被各种优秀的人思考总结过了,甚至建构出了完整的理论体系;许多作品亦是围绕相关的思想进行创作,如果事先具备相关的知识,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所想要表达的观点。

不过也没有后悔接触得太迟,因为很多思想都需要曾经有过类似的体验与思考才能够深刻地理解,太早接触反而只会不知所云。有些时候,学习新的思想本质上也是在使其与自己现有的思想做相互印证,从而在细节上完善属于自己的思维体系。

并且,不是所有思想都适合每个人。有时某些观点或许充满道理,但倘若无法在自己身上重复地验证的话,就说明它可能并不适合自己。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,还是需要自己去挑选出最合适自己的一些方法论并加以总结,才能够很好地融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中去。


当然了,虽然总是在强调学习与思考,但我们更需要注意避免的是名为「过度思考」的陷阱,因为思考总让我们不得不直面内心最深处的问题,但往往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够得到解答。过度思考,使我们断开与现实的连接,陷入幻想中的世界。

所谓的心理问题,在很多时候都是源于自己对于事物的认知陷入了一种局限。如果正处于倒向诸如「虚无主义」的消极情绪的过程中,通过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,倒是可以正确认识并找到属于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
虽然在这些过程中可能并不舒坦,但最后多少可以获得更加沉稳的内心世界。在面对「人生的意义」之类的宏大命题时,也或许能够看得稍微清楚那么一点点。

……


题外话,《进击的巨人》动画历经十一年连载终于在今年完结。动画在剧情上填补了漫画的部分缺失,在我心目中为这个作品画下了最完美的句号。而作者谏山创老师在结尾,就曾用存在主义思想对抗虚无,借着阿尔敏之口,表达了他作为文学创作者的其中一部分思想:

那天傍晚,我们三个人朝着山丘上的那颗树为终点赛跑,

提议要赛跑的艾伦一说完就冲了出去,三笠故意落后跑在艾伦后面,我果然又是最后一名。

但是,那一天的风非常暖和,光是跑着就觉得很舒服。

看着枯叶漫天飞舞,那时我不知为何突然觉得……我说不定就是为了在这里跟他们一起赛跑,才出生在这个世界上的。

下雨天在家里看书的时候,看松鼠吃掉我给的树果的时候,和大家一起逛市场的时候,我都会这么想。

这些平凡无奇的时刻,对我来说非常重要。

——最终话「朝着那座山丘上的树」

进击的巨人傍晚下的奔跑


很多时候,我们都生活得太过「连续」了,连续得完全停不下来思考,坐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上向着某个目的地疾驰,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忘记了自己,甚至忘记了目的,变得只专注于「疾驰」本身。

就好像多年前我从未想过主动去散步——「要做的事情可太多了,哪有这么多奢侈的时间可以浪费?这是中老年人才喜欢的养生环节。」

但近年来我也开始逐渐理解:散步本身确实没有直接的意义,但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短暂逃离了世俗意义的纠缠,得以有机会去关注各种事物的存在。

打扫、洗碗、洗晒衣物等琐事亦是如此,正是这些平凡的日常才构筑起了生活的绝大多数。借助这些事物的存在,我们得以确认自己的存在。

倘若经常意识不到这些事物存在的点点滴滴,当我们失去所谓宏大的目标之时,也就容易陷入至虚无之中。


虽然这个系列的标题叫「年记」,但似乎前两年的年记更多的只是对于跨年当下的心境的记录,今年才在此基础上,加入了一点对于当年所做过的事情的总结。

为了让年记更加专注于对当年日常生活的记录,我决定后续可以把比较独立的观点与思考类的文字,另外拆成单独的博客,这样能够使每篇博客的主题不至于过分松散。(博客的数量也不至于太少)

而关于日常生活记录的部分,将应该补充更多的细节。因为这些不涉及大量的思考整理,所以写起来应该会轻松一些,不至于一写就是一两个月。

实际上,随着这篇年记一起写的还有「思考」的消失一文,正因为上述的考虑,最后将其从年记中摘出去;而至于文中关于「哲学学习的感悟」的内容则比较散漫,于是还是放在本文之中。

总得来说,这个系列于我而言还是挺有意义的——适时的总结与回顾,有助于保持清醒。日常思考的过程中,经常会产生大量零碎模糊的观点,趁着这个机会得以把它们挑挑拣拣组织到一起,虽然是需要花上不少的功夫,但整理清晰后的秩序感也令人感到内心安稳。

「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,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。」

回顾完 2023 年,虽然在这过程中时常迷茫、对一些事物愈发地感到失望,也曾陷入过虚无,甚至至今也还未认清生活的真相,但也总有些微小而确定的收获存在,让我仍然保持对于生活的向往。

Sonny Boy 被长良发现的花

← go back